大肠,又称结肠,在人体内的总长度约有120-150公分,又可以再细分成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、乙状结肠跟直肠。
其中,直肠指的是离肛门口12-15公分的这一段肠子。
直肠的长度大约12-15公分,可以再以每5公分为单位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段;上段的直肠肿瘤处理方式比较接近其他部位的大肠癌。
而中段及下段的直肠癌,由于解剖构造的特殊性,会跟其他部位的大肠癌,治疗上有明显的不同。
直肠下段底端与肛门相连,位于骨盆腔的底部,跟腹部相比,空间较为狭小;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,除了直肠之外,附近还有子宫、阴道、膀胱、尿道等器官。
因此,中下段直肠癌的切除手术,会比其他部位的大肠癌来得困难。
所以比其他位置的大肠癌,更容易在原来开刀的地方附近复发,因此需要放射治疗的协助,来使局部复发率降低。
如果肿瘤位于直肠下段,有时候在做手术切除时,为了将所有的癌细胞全部清除,不得已必须连同肛门及肛门括约肌一并切除。
这样的话,因为原本的肛门失去控制排便的功能,患者就必须接受人工肛门的手术,也就是把大肠的开口放到肚皮上,让粪便能顺利排出。
但对患者而言,要接受自己有人工肛门,心理上常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适应。
身体形象的改变,以及对社交活动的冲击,常会让患者恐惧,因而延误了黄金时机。
放射治疗和手术搭配的目的,在减少手术部位附近的复发。
我们可以利用放射治疗的辅助,在手术前使肿瘤缩小,增加手术成功切除的机率;或是在手术后,利用放射治疗来清除肉眼看不见的残存癌细胞。
放射治疗的常见急性副作用,就是照射部位附近的器官以及组织的发炎反应。
直肠癌放射治疗的急性副作用,就和附近的器官发炎,有密切关系。
这些器官包含直肠本身、膀胱、尿道、前列腺、小肠、子宫、以及阴道等。
疲倦、嗜睡:人的身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,会产生发炎反应,释放出组织胺或是细胞激素所引起的不舒服。
这就像平常发烧和感冒一样,当人的身体产生发炎反应时,我们就会觉得疲累,想多休息。
照射部位皮肤的发炎反应:直肠癌患者的皮肤发炎反应,通常集中在下腹部、下背部、以及臀部。主要是以干、痒、发红及色素沉淀来表现。
膀胱/尿道/前列腺发炎:由于直肠的位置位于膀胱后方,在接受治疗时,正常的膀胱和尿道也会接受到部分剂量,造成尿道及膀胱发炎。
直肠发炎:由于肿瘤位于直肠,在接受治疗时,直肠黏膜会接受到高剂量的放射线,而造成直肠发炎。